领英:第一批95后7个月辞职,我不怕工资低,只是担心学不到东西

近期,领英发布了“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”,发现70后的第一份工作超过4年才换,80后则是3年半,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,95后仅在入职7个月后就选择了辞职。

640.jpg

95后第一份工作的辞职时间和“前辈们”形成鲜明对比:

70后 4年

80后 3.5年

90后 19个月

95后 7个月

95后和90后相比70后,80后那些老一辈的革命同志们,客观来说,无法做出比较。

因为社会环境变了,人在不同环境之下,做出的选择必然不应该相同。

我记得之前公司老员工对新人说,我们那时候工资才500,你们都4000了,还有什么不知足的?

当时95后立刻发声反驳:你们那时候生活成本有现在高吗?房价又有现在高吗?物价上涨,生活吃穿用度成本哪一个不在上升?

小编觉得辞职,无可厚非,很多人都是在辞职的过程中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。

看过数千份咨询案例,小编越来越觉得带着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选择辞职,尤其是裸辞,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内耗。

那么又有哪些辞职原因在90、95后看来,非常理性实际却经不起推敲呢?

90、95后第一大辞职理由:学不到东西。

是真的学不到东西还是我们过于依赖强者?我们应该如何打破无法成长的怪圈?

1.降低自己对外界的期待

朋友在一家媒体公司做了接近2年,薪水已经高于同行水平,可每次找她出来吃饭聊天,总是能够听见她抱怨:“这个公司不行,没有发展前途,自己的顶级上司舍不得教东西”。

而我们后台也收到不少咨询,统计一下工作2三年考虑离职的人群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离职原因:学不到东西。

有绝大一部分人是从内生涯发展角度分析自己的辞职原因:工作简单枯燥没有发展前途,老板能力不强,学不到东西。

这也是小编今天要谈的重点,你离开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学不到东西还是你无法胜任工作?

前微信高级产品经理星彻说过一句话,小编觉得适合送给每一个职场人士共勉:

首先,没有任何一条法律,也没有任何一条道德准则说:“工作的上级有义务培养下属的能力”;

其次,他成为我们的上级,并不代表他具有比我们强的能力;

第三,一个人是否乐于分享,与一个人已经拥有了什么,并没有必然联系。

有时候,我们只是需要降低自己对外界的期待而已,提高对自己的要求,就没有那么多不得不走的借口。

咨询师薛老师给我们分享过一个案例:

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出来工作,前期都由公司前辈带着,反正出了什么问题,都有前辈在前面帮忙处理和承担,自己就像小鸟一样依偎在前辈身后,可是好景不长,进公司不到两个月,这位前辈离职了。

工作的所有重担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,每次遇到难题,她都会硬着头皮去问老板,老板每次都和颜悦色的对她说:你再想想?想不好,我再来处理,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做。

就这样一次一次的突破了自己的能力,那些原来在她眼里的难题,如今看起来只是自己没有勇气去承担而已。

被环境逼迫选择成长的人,其速度一定远远高于被师傅手把手教你入门。

你进公司的目的是解决问题,而不是继续惯性的渴望担任学生的职位,进入职场,你就是社会人,不懂得切换自己的角色如何成长?

2.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更简单高效

前两天跟一个报社的朋友说起95后潇洒辞职的话题,他自己说刚把一个年轻女记者开走了。

“稍微远点的地方就不肯去采访,去了也是糊弄事儿,一篇稿子能有20个错别字……”

“交代了什么事儿,嘴上答应着‘好’‘收到’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”

“稀里糊涂,漫不经心,不死不活,根本不把工作放眼里,不知道自己拿了这份钱,就该把事做好。”

想一想自己执行层面的事情是趋向于完成还是完美?

很多人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任务去完成,而很少能够给自己提出要求。

简单的事情,我们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让别人无可挑剔?

简单的事情,我们能不能让自己提高效率?

复杂一点的事情,我们脑海有没有一套解决方案?

我想,这些问题,没有谁能百分之百给自己一个肯定的回答,那么还有必要抱怨身边没有师傅带吗?

对于成长而言,着重的是细节,小处着手才谈得上品质与控制。

正是那些你不以为然的细节暴露了你的职业素质。

犯低级错误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,这就再次强调我们要对自己交付出去的作品,有一定高标准的要求,不要只是当成任务。

90、95后第二大辞职理由:我不是工作,我只是试岗而已。

作为向阳生涯员工:一家专注17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公司,看到这个理由,真的是莫名心痛。

什么叫做试岗?

在某个工作岗位先试着工作一段时间,以考察是否适合这一岗位。

在这个世界上,最贵的东西就是时间,流去的光阴最终将一去不复返。你没有多少个5年可以浪费,更不剩下几个10年了。

有一句鸡汤叫: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

可事实是那些你走错了的路就是白走的路。

你花费那么多时间、精力选择去试岗的公司是最愚蠢的战术,也是最愚蠢的勤奋。

哪些现象可以一并概括为试岗呢?

工作一小时就辞职的;

毕业一个月换了三份工作的;

工作三年,换了10份工作;

等等这些,在较短的周期频繁离职或者跳槽的,在小编看来都属于试岗的本质。

频繁跳槽就是一种流浪,永远无法找到自己在一家公司的归属感。

我想没有人喜欢到处流浪的感觉,尤其从一家企业流浪到另外一家企业。

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自己跳入试岗的怪圈?

1.提高自己搜集行业信息的能力

切禁用自己的固定思维去理解一个行业,如果想要了解一个行业最简单高效的方法是找行业大咖聊天。

问问他们对于这个行业的理解,求职者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素质?

哪些行业前期需要累积,前期没有明显的回报?

也许有人会问,我去哪里找大咖呢?

首先从身边朋友入手,朋友到朋友的朋友都是你的人脉资源。

其次像领英、知乎、自媒体平台、微博几乎都有大咖的身影,只要你态度足够诚恳,实在不行选择付费咨询,总能够得到一些内行信息。

找工作和谈恋爱是一样的道理,都需要用心。

与其一天投递30个简历,不如老老实实的研究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,再挑选10个自己喜欢的公司做调研,最后选出三个最适合自己的公司。

2.正确清晰的认识自己

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和升级,我们说行业已经扩展到360万行都不为过,所以人们需要更加具体地确定到底应该从事什么工作,应该如何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。

选择一份工作之前,用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去考虑决策,比如未来5年,我会继续从事这份事业吗?未来五年我能够做到什么状态?我应该如何达到这个状态?我有什么先天优势和资源劣势?

我的性格、兴趣、价值观、需要、使命能不能再这份工作上面得到最大的发挥?

96dda144ad34598289aee15a0ef431adcaef84d5.jpg.png

性格:明白自己的性格偏好,选择对应性格偏好的职业。

兴趣:我的兴趣和该工作吻合度越高,我的胜任能力越强。

需要:能不能满足我的需求,我渴望追求生理需要还是尊重需要亦或者自我实现?这份工作能不能帮我获得我所追求的个人需要?

价值观:是否需要加班?有没有成就感?能否满足我渴望建立的社会交往?工作氛围是否舒适稳定?

使命: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?服务社会还是权利控制等。

当然,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人生使命,有的人只是希望好好活着,这本就无可厚非。没必要拼命强迫自己一定需要使命感。

有一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:很多人把自己不能胜任某一份职业归结于缺乏兴趣。

其实是因为缺乏成就感导致自我怀疑、否定、绝望、放弃的结果。

这个世界上百分之百吻合自己的性格、兴趣、爱好、个人需要、价值观、使命感的工作几乎没有。

我们必须懂得取舍。只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自己才能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。

中国职业规划第一品牌,为您进行精准个人职业定位,七天规划好职业发展方向,100%满意,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指定职业规划咨询培训认证定点单位。电话:400-608-7758
扫进你口袋
微信搜索Arting365design 或 扫描二维码

推荐阅读